
文/黃清晏
回顧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2023年11-12月的《Foreign Affairs》上發文《The Sources of American Power》闡述美國面向2025年的國際戰略,其要點如下:

取自 wikipedia
1)反思全球化並做出政策調整。
完全自由的全球化已把美國的產業掏空,這使美國面臨嚴重的國家安全威脅。但美國讓產業全面回流已不可能,因此只能投資「半導體、新能源、生物制藥」⋯等關鍵產業,其它的則轉移到盟國或友好國家。
2)反思二戰以來美國國際環境的變化,未來將重點應對中國的競爭。
二戰結束後,美國國際環境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美國領導盟友對蘇聯領導的東方陣營進行針鋒相對的地緣政治對抗冷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第二階段,美國沒有實質上的競爭對手,毫無戒備地實行完全自由的全球化。
第三階段,中國崛起構成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完全自由的全球化必須調整,關鍵產業必須回流到本土,其它產業必須回流到盟國或有好國家。
3)盟友是美國對外戰略的基礎。
美國有北約(NATO),日,韓,澳等盟友,這是美國對外戰略的基礎。同時還極力發展印度、東盟,非洲,南美國家的友好關係。

4)面對與中國的競爭。
「中國」是美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美國應全方位應對。
針對沙利文全球戰略的觀點重點評論如下:
1)全球化的負面爭議主要在三個方面,即可能給參與全球化的國家帶來不平等、不穩定或者不安全問題。美國已意識到自由全球化對它的弊端。
2)全球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後,美國反全球化對中國不可能再回到冷戰狀態,只能盡量損害中國利益,盡量搞亂中國。
3)美國單方面抗中不可行,需結盟抗中,此永無止境的抗衡,是全球性災難的開始,地緣政治中要有「尼克森式彈性」因應。
4)「不結盟」(non-alignment)是除美國外所有國家的訴求,美國搞結盟拉邦結派是反歷史潮流,最終將失敗。
5)危機也是転機-如何在亂世中權變應對,中國將引領第三世界新不結盟國家終結美國霸權,最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結語:
中美是理念之爭!
1)中國駐美大使謝鋒(Xie Feng): Jan. 2024
The earth is big enough for China and US to develop respectively and prosper together.
(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

圖/中國外交部
2)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 Feb. 2024
We don’t want to live in the world where the Chinese are the dominant country.
(我們美國不想生活在一個由中國人主導的世界)

PHOTO: MARK SCHIEFELBEIN/POOL/SHUTTERSTOCK